成果匯報大會
網絡短視頻沖擊、碎片化閱讀背景下,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寫作熱情?鐵力市第四中學校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。
校園采風
2001 年,鐵力市第四中學校成立芳菲文學社,校文學報《芳菲報》隨之誕生。文學社由郭玲老師發(fā)起,不定期組織讀書分享會、創(chuàng)作分享會、校園采風、名家講座等活動,積極探索以寫促讀、以讀促寫語文教學模式,鼓勵師生創(chuàng)作文學作品,促進師生文學水平提升。經驗豐富的潘俊偉、張淑香等老教師,年富力強的劉慧凝、吳鏑等中年教師,李素、劉佳等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……始終秉持著為教育、為文學多盡一分力的宗旨,用心輔導每一個文學社成員,從最初的作文教學模式探索,到如今對公眾號稿件的精心打磨,都盡心盡力。
朗讀指導課
在教師們共同努力下,鐵力市第四中學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很快提高,學生作文水平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魏冉、吳云濤、楊濤等多名同學獲得國家及省市級作文比賽大獎,文學社成員的作品紛紛在《優(yōu)秀作文》《作文通訊》《全國年度優(yōu)秀作文》等優(yōu)秀作文期刊發(fā)表。同學們的創(chuàng)作熱情得到極大鼓舞,一篇篇佳作從文學社的搖籃誕生,在各類平臺上發(fā)表,斬獲榮譽。
奮筆疾書
文學社如同一顆文學的種子,在校園沃土上生根發(fā)芽。歷經二十余風雨洗禮,《芳菲報》已出刊293期,發(fā)表師生作品千余篇。2020年,《芳菲報》微信公眾號正式推出,至今已更新59期,發(fā)表大量師生作品,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。一茬又一茬學生,在芳菲文學社錘煉文筆、展露才華,在文學天空盡情翱翔,迅速成長。2024年,芳菲文學社張淇瑞等18名同學的21篇文章在期刊雜志發(fā)表,吳鏑老師一人指導的學生在報紙發(fā)表7篇文章。
悉心指導
碩果累累的芳菲文學社成為遠近聞名的社團,備受伊春各界關注和好評。
辯論大會
四家優(yōu)秀期刊雜志將《芳菲文學》公眾號列為長期供稿基地,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平臺。鐵力市文聯(lián)公眾號、伊春市文聯(lián)公眾號先后為《芳菲文學》開辟專欄,發(fā)表師生作品,進一步提升了芳菲文學社在本地文藝界的影響力。中國教學網長期展示《芳菲報》,這意味著《芳菲報》正式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,全國人民都能領略到鐵力市第四中學校文學少年的風采。鐵力作協(xié)、伊春作協(xié)的作家們向《芳菲報》輸送了大量優(yōu)秀稿件,為孩子們提供寫作范例。
《芳菲報》
今年4月2日,鐵力市文聯(lián)公眾號發(fā)表文章《春華秋實育英才 文學新苗綻芳華——鐵力市青少年文學人才培養(yǎng)結碩果》。2025年暑期,伊春市文聯(lián)期刊《小興安嶺》將設芳菲文學社???,刊發(fā)芳菲文學社師生作品。
6月13日,伊春市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林振宇主席一行到鐵力四中芳菲文學社采風調研,并主持座談會“托起伊春文學的明天”。他肯定了鐵力四中24年來堅持辦文學社所取得的成績。表示,以創(chuàng)辦人郭玲老師為首的芳菲文學社把語文教學與辦文學社有機結合,潛移默化、潤物無聲地把文學的種子埋進學生們心里,從事的是“培養(yǎng)文學人才土壤”的事業(yè)。
斬獲榮譽
2025年6月16日,作家邴玉君老師到鐵力四中芳菲文學社采風后,著文《那份摯著與守望——鐵力四中芳菲文學社》發(fā)表在《都市頭條》。6月18日,作家戚慶良作詩《賀芳菲文學社》。6月20日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、伊春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伊春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主席林振宇著文《鐵力四中芳菲文學社 托起伊春文學的明天》,對芳菲文學社作出高度評價。
文學社的一刊一報,還有意義嗎?還有人讀嗎?碎片化閱讀、耍手機時代來臨,文學社的老師們發(fā)出過這樣的疑問。
事實證明,認可文學社的人越來越多。孩子們有作品發(fā)表,家長都特別高興。常有外校家長把文學社公眾號的文章打印給孩子看,也有家長托熟人求情:《芳菲報》能送我一份么?
郭玲老師介紹:把文學社和語文教學結合到一起,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;同時,希望多培養(yǎng)一些文學后備力量。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老師教得省力,學生學得輕松,并且培養(yǎng)了大批寫作愛好者。因為語文功底深厚,學生高中學得也比較輕松。
文學社的滋養(yǎng)幫助孩子們提高寫作能力,語文成績整體提升,其他科目成績也跟著提高。因為四中的語文成績在伊春地區(qū)成績始終遙遙領先,語文課在四中有了別樣的魅力——有幾位班主任閑聊:語文老師沒來上班,這一天的課上起來都費勁;語文老師在辦公室坐著,其他課都好上。文學社做過很多次現(xiàn)場教學,各個學校教師慕名前來觀摩。
郭玲老師介紹,寫作還幫孩子們找到一個情緒出口。孩子們的作品帶有鮮明的北方特色、黑龍江特色,伊春的紅松精神在他們身上、筆端都有體現(xiàn)。“這種文化傳承的影響力遠大于單純的死記硬背?!?/p>
芳菲文學社就像它美麗的名字,生機無限,魅力無限,獲得學生、老師、家長、社會一致好評。
2025年,《芳菲報》和芳菲公眾號的文章結集印刷,這是對過往文學創(chuàng)作成果的精心梳理與集結,更是對未來文學之路的美好展望。期待未來的芳菲文學社更加花團錦簇,蜂飛蝶舞。